3.2万亿资金预算,中国经济反攻的序幕拉开!


中国全国人大第十四届六次会议已顺利闭幕,四季度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已确定。一部分资金来自于被通过的1万亿中央国债,另一部分来自于提前下达的2.7万亿地方债。全面解释这次经济反攻背后的四个关键方向。

首先,从增发的万亿特别国债来看,对于今年四季度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将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年初的财政规划,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36740亿元,增长5.2%,实际上,今年前三季度的支出幅度同比只增长3.5%。原本今年的财政预算就预留了四季度,以期望在四季度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至10%。而这次万亿特别国债要求5000亿在今年四季度使用,意味着四季度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幅将猛增至18.3%,为中国迎来与今年前三季度完全不同的区域。

其次,审议通过的2.7万亿地方债务,无论是全球疫情猖獗的2021年,还是欧米克戎变种病毒大爆发的2022年,中央提前下达的债务额度都未能超过前一年的50%,仅有在疫情爆发初期的2020年触及了60%。然而时隔两年,中央选择在2023年将提前下达的债务额度再次提升至60%,也就是2.7万亿(包括一般债务0.43亿元,专项债务2.28万亿元),这标志着中国再次以疫情爆发时期的财政力量来刺激经济。

再者,债务上限的调整也值得关注。按照国际惯例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政府赤字率一般设定为3%,中国也一直将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即使是2020年疫情爆发,也只是将赤字率调整为3.6%。然而,这次的增发特别国债将2023年的全国财政赤字率从3%一次性提升至4%,超过了因疫情而上调的2020年,这也明确表明中国本次的经济刺激行动的决心。

最后,四季度的债务总额达到了3.2万亿。1万亿特别国债中有5000亿将在今年四季度投入使用,加上提前下达的地方债务2.7万亿,这意味着本届会议为四季度带来了3.2万亿的新增资金,使得中国政府在今年的四季度瞬间成为了全球最富裕的地方组织。

随着全国人大会议将债务上限的提高,中国的进出口市场也同步开放。只要解决了原材料和市场的问题,接下来就交给市场和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中国企业。随着全球贸易循环的恢复稳定,政府调动资源全力刺激,国内的各项经济数据也将迎来一波强烈的反弹。可以预见,接下来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经济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