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品紫纹兜兰在广东陈禾洞保护区现踪迹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连续取得成效的今天,广东省林业局的一项新发现为我国植物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消息传来,位于广东从化的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近期在专业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下,首次发现了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紫纹兜兰,这一发现在保护区内部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紫纹兜兰,被誉为自然界的“紫霞仙子”,因其独特的花型和姿态,在园艺和植物学界享有盛名。该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十分特殊,常见于海拔700米以下的阴湿且富含腐殖质的林地和溪谷旁。值得一提的是,紫纹兜兰是兜兰属中唯一偏好酸性土壤、不生长在石灰岩碱性土壤的物种,也是分布海拔最低的兜兰代表,因此其发现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从化陈禾洞保护区负责人甘新军的介绍,自今年下半年启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以来,保护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已由原有的29种大幅增加到76种,新增47种。在这成绩的背后,是保护区团队近半年来通过不断野外考察与调查,为稳步完善区内植物数据库所付出的努力。而在12月初的一次野外调查中,他们意外发现了这5株紫纹兜兰,其中1株正在孕育花蕾,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启。

专家指出,尽管这5株紫纹兜兰的发现十分珍贵,但由于其分布的种群过小,天然更新能力较弱,急需采取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幸运的是,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已经对紫纹兜兰的保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通过人工授粉、适龄果实试验等手段,成功攻克了紫纹兜兰无菌萌发的技术难题,繁育出了上万株的紫纹兜兰,为稀有物种的保护与复育带来了希望。

李玉峰,一位专门研究紫纹兜兰多年的林业高级工程师,介绍说,在广东其他地区如深圳、河源、梅州和阳江的阳春、阳西以及茂名电白、惠州龙门等地,紫纹兜兰的天然种群同样较小,遗传多样性损失严重,亟需人类的干预和保护。

紫纹兜兰在陈禾洞保护区的发现不仅代表了一个新物种的加入,更印证了这一地区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从化陈禾洞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广州市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直致力于阔叶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紫纹兜兰的发现只是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冰山一角,未来,这片亚热带季风常绿林将继续成为更多濒危物种得以存续和繁衍的安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