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印度尼西亚、2019年卡塔尔、2020年厄瓜多尔相继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后,本周四,又一大变故在OPEC中上演,安哥拉宣布将退出该组织。面对近年来的成员国离职潮,OPEC能否继续有效应对全球石油供给的变化?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安哥拉的退出带来了不确定性,但短期内对全球石油产量的影响有限,市场应更关注拥有大量闲置产能的阿联酋的动向。
安哥拉是非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当地时间周四,其矿产资源部长Diamantino de Azevedo公开宣布将退出OPEC。Azevedo表示:“我们在组织中感到自己的角色并无意义。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易事,但这是时机已至。”随着消息传出,WTI及布伦特原油价格短暂下跌2%,尽管随后有所回升,跌幅缩减至1%以内。
OPEC+此前已经实施了超过500万桶/日的减产,其总产能达到4900万桶/日,而沙特的产量约为900万桶/日,低于其1250万桶/日的总产能。与此相比,安哥拉的产能较小,缺乏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增产的可能。受运营问题影响,安哥拉的产量一直未能达到其配额的150万桶/日。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其11月日产量近110万桶,较2010年超过190万桶的高峰已下跌了45%。因缺乏额外的产能和外国投资,安哥拉在退出OPEC后,不太可能短期内大幅增产。
安哥拉的退出反映了OPEC内部存在的长期分歧,以沙特为首的OPEC成员国,在推行稳定产量和油价的策略上愈发面临挑战。有分析指出,沙特担忧过度减产将导致市场份额流失给美国等非OPEC产油国,可能导致沙特最终选择全力提产,进而使油价大幅下跌。此外,OPEC内部有声音对高油价表达了不满,以及对沙特主导组织的方式持反对态度。有消息称,不仅仅是安哥拉,也有其他成员国在背后对沙特的独断作风感到不快。
目前,除了阿联酋与沙特的激烈竞争外,OPEC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也在增加,这使得沙特牵头维持油价稳定的任务更加棘手。如果阿联酋也跟随安哥拉退出OPEC,将可能在石油市场引发更大波澜。阿联酋当前日产310万桶,产能约为400万桶/日,借助外资,产能还有提升至500万桶/日的潜力。因此,维持油市稳定的格局可能因为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个别国家的退出决策而面临挑战。
总的来看,尽管安哥拉的退出带给OPEC附加压力,但在短期内其对全球石油供应和定价的影响相对有限。未来,OPEC成员国之间如何平衡各自利益,并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发挥集体作用,将是考验沙特领导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