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美元影响力缓慢减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的数据揭示,全球央行及各国政府正缓慢地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在去美元化的趋势引导下,第三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比进一步降低。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官方外汇储备中美元的占比降到了59.2%,低于第二季度的59.4%。这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元占比的最低水平。

相对而言,其他主要货币的占比有所变动。欧元的比重虽然微降至19.6%,但与此同时,日元的份额从5.3%小幅增加至5.5%。此外,人民币、英镑、澳元、加元和瑞士法郎等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基本保持稳定。所谓的“其他货币”包含那些占比较小的货币,其占比也从3.6%提升至3.9%。

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美元一直是占据霸主地位的全球储备货币。尽管如此,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正在不断削弱,这从其2000年代初超过70%的份额逐年下滑可见一斑。这种霸主地位为美国提供了显著的经济优势,包括低融资成本和对预算赤字的控制。美国政府能以低成本筹集资金,因为美国的贸易伙伴持有大量美元,并将其投资于美国的政府债券。此外,美国公司也从中受益,因为在全球贸易特别是石油和大宗商品交易中,美元的广泛使用意味着这些企业的借贷成本更低。

然而,随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转变,美国去年冻结俄罗斯海外资产的行动对整个全球金融体系造成实质性的冲击,使得去美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曾表示,尽管美元作为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其占比不会迅速发生变化,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将其货币体系作为武器化的工具,可能会推动更多国家朝着去美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如果美国与其他主要大国的关系日趋紧张。

通常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很难在国际债务市场上取代美元作为首选货币,特别是在市场承压时,美元所扮演的避险资产角色尤其突出。然而,随着全球支付体系的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多国家开始建立或使用非美元跨境支付系统,以减少对美元支付体系的依赖。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在本月总结这种倾向,他指出,国际关系体系正经历不可逆转的变化,以美元和欧元为基础的金融体系正在逐渐丧失信用。他预言,西方的金融、贸易和经济关系体系,由于世界各国日益增长的不信任,正在被逐渐瓦解,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西方的大型银行可能将失去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尽管西方的种种行为正在推动这一局势的演变,但短期内其他货币取代美元的地位仍然显得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