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破墓》引发争议:港片元素掀起中韩文化冲突


最近热映的韩国电影《破墓》点燃了观影热潮,国内外讨论热度不断上升。这部影片在韩国本土累计观影人次已经超过1100万,总票房突破114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大约6亿,成为韩国院线市场今年的最大亮点。然而,当影片的热潮传到中国后,网上对此炸开了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首先,不少网友对影片中的捉鬼和风水元素提出了嘲讽,认为这些元素在中国二三十年前的僵尸片中早已玩儿腻了。尤其是对于风水文化的表现,很多人表示其实都源自中国。影片在风格和道具上的明显借鉴引发了一些人的不满,质疑韩国电影借鉴甚至抄袭的成分。

与嘲讽声并存的是另一种“自省”的声音。这些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日趋严格,给了韩国电影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机会,以致如今连传统的鬼怪和风水题材都能拍出大热影片。两种观点看似矛盾,但都暗指曾在华语影坛繁荣一时的僵尸片。

回顾上世纪80到90年代,由林正英主演的僵尸片在华语地区风靡一时,如1985年刘观伟执导的《僵尸先生》曾取得2009万港元票房的巨大成功。影片成功塑造了“九叔”这一经典道士形象,定义了茅山道士的工作属性,包括算命、看风水、合八字等职业技能。同时,道士们也掌握特殊的降妖、捉鬼本领,借助香火、黄纸、墨斗、毛笔、木剑等道具施法。该系列影片在亚洲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影响到了泰国和韩国的电影产业。

然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香港电影逐渐没落,僵尸片这一类型也渐渐退出了主流视野。尽管2013年麦浚龙执导的《僵尸》曾有短暂回温,但远不如上世纪的辉煌。而这一时期,韩国电影人则通过“拿来主义”吸取精华,顺势推出一系列带有老僵尸片元素的作品,如《破墓》。

《破墓》由张在现执导,他对亚洲宗教与民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早在2019年,他执导的《娑婆诃》就曾使用弥勒佛祖和四大天王等佛教元素。《破墓》更是通过借鉴港式僵尸片的道具和风水文化,以及发扬韩国的萨满教元素,成功吸引当地观众。

影片主要讲述巫女李华林和巫觋尹奉吉为富豪朴志勇的儿子驱魔的故事。发现问题源于家族祖坟,便召集了擅长看风水的金尚德和教会长老高永根,组建了破墓小队,进行掘墓迁坟的过程。影片中频繁使用香火、糯米、公鸡血等法器道具,明显借鉴了港式僵尸片的经典桥段。

《破墓》接下来的高潮部分显得尤为明显地借鉴了《僵尸先生》。在破墓一事的几天后,参与者之一竟然中了邪,挖掘过程中发现二重墓棺材,迎来了终极斗法的高潮部分。这种设置的确让人不禁联想起电影《僵尸先生》中的不少情节。

张在现导演通过将80年代的老故事进行现代化包装,并融入韩国人爱看的主旋律主题,成功打动了韩国观众。影片不仅在故事上让人觉得耳目一新,更在人物命名和剧情设置上打动人心。四位主角名字均取自韩国历史上的爱国人物,这种巧妙的编排大大增加了电影的寓意深度。

韩国电影通过《破墓》重新演绎了传统的鬼怪电影,成功俘获了票房。但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如何在不丢失自身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可能才是当下电影人更值得深思的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电影创作的未来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