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之际军民齐包饺 存抚民心重建家园


12月22日,中国传统节气冬至到来之际,正忙于抗震救灾行动的部队官兵,不忘关怀人民,深入安置点,用心造饺子,送上温暖和新春的祝福。在甘肃积石山县的陈家村安置点,西部战区陆军某部官兵不分昼夜地提供热食供给,确保受灾的村民们能够温饱。

尽管寒风凛冽,但官兵们的炊事班却早早忙碌起来,将上百斤牛羊肉剁成细馅,准备制作1200份标准的饺子。这一日,近百名群众自发地加入到官兵的行列,一起包起了饺子。面粉飘香,干湿分开的活力四射场景,显现了一派生产大联欢的景象。

在集中安置点,官兵们与村民们肩并肩、手挽手,有的负责和面,有的负责剁馅,有的忙于包饺子,人人都忘了冬日的严寒。面对着这些奉献出辛勤劳动的人民子弟兵,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真的很辛苦,每天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在我们灾区提供服务,真的非常感谢。”

李凯,来自西部战区陆军某旅的官兵,他说:“冬至意味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的开始,我们想通过包饺子的活动,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特别的温暖。随着我们的不懈努力,大家现在不仅有了温饱,还有了稳定的住宿点,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整个安置区的欢乐声也随之增多。这些都证明了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也为我们继续努力奠定了信心。”

同样,在青海民和中川乡草滩村的美一小学安置点,官兵们同样忙碌着准备食材。他们在这个特殊日子里,也要确保受灾群众能够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帐篷里,群众和官兵分工合作,其乐融融,温馨的气息犹如家庭团聚一般弥漫。

这样的场景不仅在甘肃、青海,其实在全国各地的安置点都有上演。军民关系更加密切,人民对军队的信任与依赖也随之提升。包饺子成为了一个象征,不仅仅是民族传统的延续,更是军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真实写照,传递着军人的温暖与守护民心的信念。随着灾区重建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家园的重建指日可待,而这份特殊的冬至记忆,将永远镌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