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注目下,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12月23日)拉开序幕。此次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为期两天,特殊的考试项目则安排在25日进行。广泛关注的数据显示,今年的报名人数出现了三年来的首次下降,注册考生总数为438万,较去年的474万减少了36万人。
这一下降现象已有先兆。以辽宁省为例,2022年报名人数超过15万,到了2023年却有所下跌至14.8万。教育领域专家分析这可能是考研报名人数增长趋势的一次调整。
面对应考挑战,教育部门已经开始积极行动。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指出当前研考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多地出现雨雪天气,严寒和地震等突发事件将给考试带来新挑战。教育部门要求加强防范极端天气的准备措施,强化风险排查,重点检查基础设施,确保试题保密、考场秩序,以及落实多项考试安全措施。
在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后,教育部门快速启动预案,甘肃和青海两省教育厅召开会议,确保考研工作顺利开展。在临夏回族自治州摸排考点、检查监考人员安全,并确保每一位受影响的考生都能按时参加考试。青海教育厅则通过公告方式告知考生,并提供接送服务以便应急。
初试后,考生还需要关注后续的重要节点。按照教育部规定,复试的时间、地点、内容、成绩使用等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复试办法和程序应该由招生单位公布,并严格管理过程。所有招生单位的复试工作应在4月底之前完成。
此外,当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招生单位可以进行调剂。重要的是,所有调剂考生必须通过教育部的正式调剂服务系统进行,禁止其他渠道接收。拟录取名单将被公示,并按程序报送省级教育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的最终名单将被上报至”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
面对考研人数的首次减少以及各种天气、自然灾害的考验,教育部门和招生单位展现出了高度的应急处理能力与诚信服务态度,全力保障考生权益,确保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顺利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