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极寒天气创30年新低,冬至日气温骤降


现代快报讯,伴随着一年中最为冷峻的节气——冬至的到来,南京市民体验到了自1992年以来最为寒冷的一个冬季序幕。12月22日不仅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也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开始。“数九寒天”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一个寒冷期,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从冬至起计算的第三个九天开始,直至第九个九天结束,共计81天,被称为数九。

冬至在中国传统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被称为南至日、冬节、亚岁等,它标志着阳光直射点达到最南端,随后太阳逐渐北返,日照时间将日渐增长。古人曾笔录“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强调其重要性。在这一天,先民们将它划分为三个气候现象,即“一候蚯蚓结”,象征着地里的蚯蚓因严寒蜷缩不动;“二候麋角解”,意味着梅花鹿感受到阴气退却之际蜕落角枝;“三候水泉动”,描绘在寒冬腊月依旧有泉水在山林间悄悄流淌的景象。

当日的南京,市民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晨间,南京站记录到的最低气温降至零下9摄氏度,而溧水地区更是达到了冷厉的零下11.5摄氏度,打破了近30年来南京冬至最低温记录。尽管黎明前的冰霜与融雪后的寒风给这座古都带来了凛冽挑战,但昼夜交替之间,冰封的土地也在缓缓苏醒。

天气预报显示,这股寒潮将持续多日,让南京乃至整个江苏地区都将进入”冰冻模式”,长时间的低温让人们只能依靠厚衣蔬食来抵御这冰冷的侵袭。然而,即使面临极寒天气,万物依然怀抱春天的希望,一如那根潜流中的泉水,预示着温暖的终将到来。在人们蓄势待发,准备迎接新年的同时,不忘回首这份独特的冬至体验,仿佛诉说着北半球的自然节律与人文情怀相交织的古老故事。随着每一缕阳光的洒落,人们相信,一切阴寒将逐渐消散,生机与活力必将回归这片古老而又活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