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年代,粤北华南教育的坚守与传承


6月22日,粤产纪录电影《同学们》于广东上映,这部影片揭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影片聚焦于以国立中山大学和私立岭南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华南学校,它们在战火硝烟中为延续教育火种,历经艰辛辗转至粤北,坚持办学,涌现出诸多熠熠生辉的学者,并培养了如中科院院士黄本立、叶叔华,世界知名社会活动家陈香梅、美心集团创始人伍沾德等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

在广东省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段历史得以被深入挖掘和整理,成为了电影《同学们》的制作起源。华南教育研学基地等平台的广泛传播也为这段历史注入了更多的活力。2020年,凤凰卫视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烽火逆行——抗战中粤北华南教育史全记录》在《凤凰大视野》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为电影《同学们》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影片总制片人、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兼电影台台长黄海波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透露,从资料整理筹备到拍摄完成,《同学们》花费了三年多时间。黄海波表示,这是凤凰卫视电影台的第一部作品,传承了凤凰卫视对纪录片的长期追求,也是对过去电视纪录片的精炼与创新。他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曾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任职,2002年加入凤凰卫视。他提到,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的人,他也是在制作电影过程中才了解到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以及那些熠熠闪光的人物和故事。

黄海波还指出,近年来,广东省各文物研究机构、历史机构和档案馆都在进行抢救性的历史发掘,希望通过电影《同学们》吸引更多人了解和探访粤北的魅力。岭南大学协理副校长(学术及对外关系)刘智鹏教授在香港的观影会上致辞时提到,电影让岭大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历史,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岭大师生共赴国难、教育救国的精神,这种精神让岭大学生感到无比自豪,并激励他们在当前的学术和社会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黄海波强调演员要展现“先生们”脸上的优雅、智慧和笃定。他指出,当时很多人面对战火都选择带着家眷和财物逃离,而那些坚持仍然带着书本和知识回归的教师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以坚定的信念坚持教育,他们不做教育上的亡国奴,这种精神在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同学们》不仅重现了那段珍贵的历史,更是一次对粤港澳大湾区及台湾地区教育影响力和根脉的深刻探寻,印证了粤港澳及台湾地区教育的同根同源。黄海波提到,当时很多教师从广东辗转到香港,又回到广东,这种坚持教育的精神延续到了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繁荣现象中,甚至进一步辐射到台湾地区。

黄海波总结道,《同学们》讲述的实际上是时代中的选择,那段历史中的年轻教师们做出的重大选择对当今的年轻人有重要启示。他特别希望年轻人能通过观影,感受到那种精神,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