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档极为关键,已成为整个电影行业的共识。至今为止,各种类型和题材的影片相当丰富,激发了以年轻人为主的暑期档观众的热情。然而,这个档期中一直缺乏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题材。如今,这一空缺由徐峥导演的新作《逆行人生》填补。
徐峥在他的电影生涯中,最深入人心的当然是喜剧,但现实主义同样是他长期耕耘的领域。即使是喜剧,也都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例如,《爱情呼叫转移》和《人在囧途》等都市题材的喜剧电影不仅在银幕上打开了徐峥的知名度,还巧妙地结合了中国独特的春运文化。而《人再囧途之泰囧》和《港囧》则展现了中产阶层或成功人士的事业奋斗和生活危机。
在《我不是药神》中,徐峥展现了一个复杂的平民英雄形象,影片所表达的社会议题也达到了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高峰。随后,他在《夺冠》和《鸭先知》两部单元短片中,将民族自豪感与上海弄堂生活、市民视角相结合,带领观众重温了历史中的一段切片,但其中的现实主义底色依旧明显。
而在新片《逆行人生》中,徐峥放弃了观察与距离感,用贴身肉搏的方式呈现了一个更加贴近每个人生活的现实。影片中,徐峥饰演的高志垒,曾是某互联网大厂的技术骨干,却在工作十一年后突然被裁,面临着房贷、父亲生病和女儿学费的重重压力。他被迫成为了一名外卖骑手。
外卖骑手,这个现代社会中的一部分,平台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1000万的外卖骑手,服务着几亿人的日常生活。以外卖骑手为主题的影片创作难度极高,需要通过少数角色来集中呈现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影片选择了高志垒这个“半路出家”的新人骑手,让观众通过他崭新的视角了解这个行业。
从影片一开始,高志垒就频频受挫,骑车不稳、路况不熟、取餐不顺,还遭遇了各种顾客的奇葩要求。然而,随着他对送单业务的逐渐熟悉,高志垒不仅熟悉了复杂的送餐路线,还与商家搞好了关系,更是运用了自己的程序员经验,开发了便于所有骑手送餐的小程序。影片的基调也从低落逐渐转向激昂,让观众在感受到社会现实的冷峻之余,也有“燃”和“爽”的情感抒发。
《逆行人生》巧妙地将高志垒的遭遇与万千骑手的拼搏汇合在一起,通过典型化的呈现,使观众更容易对男主角产生情感共鸣。在男主角重新起步时,观众也感受到了一种与角色同频共振的奋斗精神。此外,影片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观众对外卖骑手的工作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在观影过程中转换了身份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影片中不仅展现了高志垒的成长,还刻画了一群鲜活的外卖骑手群像。邬家楷饰演的大山,性格活泼,一边直播一边跑单;冯兵饰演的大黑,话不多但很努力,有自己的跑单秘笈;王骁饰演的“老抠”,节俭到极致,还有带着孩子送外卖的晓敏,以及朱站长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背后都体现了他们的生活困境和未来期望。
最终,这些外卖骑手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了各自的目标,比如大山求婚成功,老抠女儿顺利手术等。这些日常的小故事,让观众看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也感受到了努力生活的意义。
《逆行人生》中,徐峥利用他熟悉的喜剧手法,使电影在现实题材中保持了高度的观赏性。例如,贾冰饰演的朱站长的台词和情景切换,使影片在严肃中不乏幽默,使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立足现实、笑对人生的乐观情绪。
总体来说,《逆行人生》是一部能与当下普通人心声产生共鸣的电影,为观众提供温暖的抚慰和鼓励,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能激发出逆流而上的勇气。